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公元676年5月,一代才子王勃的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南國冰冷的海水中,時年僅26歲,而此時距離他成就千古名篇《滕王閣序》僅僅才半年多時間,英才早逝,無不讓人扼腕嘆息!
千百年來,在人們都為王勃能夠成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千古絕唱而拍案叫好的時候,卻不知道這是一個出自少年即得志,但在仕途上卻已是第二次遭貶謫的青年才俊之手。

一年前,也就是公元675年9月,王勃因前去探望受自己牽連,被朝廷貶到當時的交趾縣,現(xiàn)在的越南河內(nèi)市當縣令的父親,路過洪都(今南昌),時任洪州都督的閻伯嶼主持重修了滕王閣,定于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在那里宴請 文人賓客,舉行一個贊頌滕王閣的“筆會”。 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途經(jīng)洪都,也在被請之列。其實閻佰嶼舉行這次筆會的本意是準備炫耀他的女婿吳子章,因為吳也很有文才,已經(jīng)叫他事先寫好一篇經(jīng)過字斟句酌的序文,以便席間展露而成名。

當日宴會高朋滿座、場面宏大,一時之間觥籌交錯、氣氛濃烈,閻伯嶼即興提出為重修滕王閣作序以賀之,賓客不是事先未準備就是已知閻之意,都托辭不作。當請至王勃時,王勃初來乍到并不知道閻本來之意,也未推辭。他接過筆墨,站起身拱手說道:“不才探父路過洪州,有幸赴都督盛宴,不勝感激。都督盛情難卻,不才斗膽試筆,尚望都督及諸位先生不吝賜教�!闭f罷提筆行文如涌, 閻伯嶼心中雖然不悅,卻也不便當眾發(fā)作。正如《唐才子傳》記載:“勃欣然對客操觚,頃刻而就,文不加點,滿座大驚�!币粫r間,眾賓客皆稱“奇才”。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1342年過去了,《滕王閣序》連同序詩早已成為不朽之作�?烧l能懂得天妒英才,如此才華橫溢的才俊就這樣早早的命隕南海,真是“人間未遂青云志,天上先成白雨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