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原創(chuàng)]回復(fù)瓠山才子《善惡皆源于貪欲》
 核心會員
|
- 閱讀:3959
- 回復(fù):33
- 發(fā)表于:2011/12/17 23:37:44
- 來自:中國 甘肅 蘭州
- 樓主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這幾天太忙,一直在外地出差,只是晚上抽空在賓館上網(wǎng)發(fā)點帖子,所以回復(fù)不便。剛剛看到瓠山才子《善惡皆源于貪欲》的帖子,簡單做了回復(fù),一看內(nèi)容可以獨立成貼,于是單獨發(fā)布,也能增加一個原創(chuàng),呵呵。 古德說:“壞事不如好事,好事不如沒事”。第二個“好”實際為四聲,即喜歡找事的意思。人為什么不能行惡?除了才子所提到的由于天人和阿修羅之間力量對比,隨著人間善惡行為的多寡而此消彼長,天人自然希望人間多善少惡,如才子文中所言:“人多善行,天高興而賜福;人多惡行,天愁惱而降禍!瓰榱思m正人的行為,以福禍的形式警示人們要棄惡從善!背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關(guān)系到行為者自身靈性升華還是墮落的問題,行惡者可不僅僅是投生阿修羅的問題(實際此道系行下品善者而脾氣較大的眾生才可去的地方,行惡者根本沒有資格去那里),而是墮落到三惡道的問題,尤其是墮入地獄,累劫不得超升,這才是大問題,由此可見,行惡還是行善,對行者自身而言事關(guān)重大,因此古今中外的智者總是苦口婆心的勸人向善。而佛家并不提倡我們在三界六道的世間善法上打轉(zhuǎn)轉(zhuǎn),而是在闡明宇宙自然人生的真相后,教誨我們要行出世間的大善,即“好事不如沒事”,說沒事是什么?不是不行善,而是隨緣行善而無善的概念,術(shù)語叫做“三輪體空”或“純凈純善”,也就是才子所提到的“無相布施”,佛在《金剛經(jīng)》上說的:“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行一切善法,既得阿搙多羅三藐三菩提(梵文,即無上正等正覺)”。這種善法完全脫離了“貪欲”的意識和范疇,契入“離念靈知”、“觀法如化、三昧常寂”、“既寂既照、寂照不二”,寂者,真空,清凈至極,照者,妙有,純善之極。 所以,世間求名求利、執(zhí)著心和功利性很強(qiáng)的所謂“善”不是佛教倡導(dǎo)的真善,這種善才源于貪欲。 此外,關(guān)于善盡必趨惡,惡極必轉(zhuǎn)善的善惡能量轉(zhuǎn)換問題,雖然理上可以這么講,但實際上可沒那么容易,這樣表述容易讓人誤解為行惡者盡可放心,惡到極點不需要人們舌干唇焦地教化,自然而然就可懺悔轉(zhuǎn)善,要知道,這個世間實際是惡多善少的世界 ,為什么佛在經(jīng)上把我們這個世界稱為“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就是這個原因。人們行善而處于三善道的時間短,而行惡墮入三惡道的時間長,什么叫做“萬劫不復(fù)”?就是極惡之人恣心快意而毫無約束的行惡,最終導(dǎo)致墮入地獄受苦的時間很長,甚至長到不可想象! 而行善的前提必須是得了人身才行,天人太快樂,善心無由生起,地獄太苦,根本無法行善進(jìn)而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畜生太愚而不懂得行善。而人身不苦不樂才好行善,但得人身的難度極大,當(dāng)年佛弟子問佛陀,在茫茫無盡的眾生中得人身者有幾何?佛陀從大地上抓起一把土說:“得人身者如手中之土,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看看這個比例是多么懸殊,佛經(jīng)上有個比喻:盲龜值木,茫茫大海上漂浮著一塊中間帶孔的木板,一只眼盲的海龜每隔一百年從海中浮出水面探頭換氣,恰好將腦袋套入木孔,這個概率就是得到人身的概率!也就是說:等你行惡墮落后再得個人身進(jìn)而行善求超升,其難度難到不可想象!
所以,提醒我們有幸得到暇滿人身的寶貴和不易,棄惡向善、修道求解脫是多么的迫在眉睫!佛陀把我們這些得人身而不知向善修道之人比喻為身懷無價摩尼寶珠(求什么來什么的寶貝)而渾然不知,無依無靠、四處流浪行乞的可憐乞兒。
偈曰:“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 有些道理不必講得太透,對于不信者而言,即便是你磨破嘴唇說爛舌,他仍不屑一顧,對于一些有點善根的人而言,我們做一些基本善惡觀點的教化和提醒,或多或少能起到趨善避惡、趨吉避兇的效果,怎么能說“功德基本為零”呢?在網(wǎng)上教化勸善,無法做到完全的契機(jī)契理、善巧方便、觀機(jī)逗教,第一、說教者自身條件的限制;第二、看網(wǎng)者千機(jī)萬類、根性迥異,適合甲不見得適合乙,只能以古圣先賢的傳統(tǒng)教誨盡可能結(jié)合當(dāng)前的實際告訴人們基本待人處世接物修心養(yǎng)性的道理,現(xiàn)在做這些工作的人太少而不是太多,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信奉金錢而不是人性,他們不是不想學(xué)好,而是沒人告訴他們什么是好什么是壞,我們傳統(tǒng)的倫理良心教育、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已經(jīng)斷代大約五代人以上了,近幾年一些地方的傳統(tǒng)文化普及、宣講、教育成效很明顯,這說明人是可以教好的,包括比較定型的成人。如果有現(xiàn)成的好文章轉(zhuǎn)來供大眾共享,何樂而不為呢? 靈明不昧的昭昭佛性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如《心經(jīng)》所言:“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永恒不變,在凡不少,在圣不多;勰艽髱熢凇读鎵(jīng)》上說:“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增減;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永恒不變!狈鹪凇度A嚴(yán)經(jīng)》上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乃至每個眾生,都具備完整的佛性,但由于后天的貪婪、妄想、分別執(zhí)著和惡的心念、惡的語言和惡的行為把佛性給障蔽了,如同一面本來光潔明亮的鏡子上面沾染了污垢,修行就是把這些污垢擦洗干凈,恢復(fù)本來的光明。當(dāng)然,在擦拭的過程中必須時時注意止惡防非即持受戒律,不能一邊擦一般繼續(xù)染污,一般蓄水一邊放水,否則何日得凈,何日得滿?
|
|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凈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
|
 論壇管理員
|
- 發(fā)表于:2011/12/18 0:37:38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
板凳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佛家反對以功名心、執(zhí)著心行世間善事而求世間福報,提倡行出世間大善,進(jìn)而趨向生命靈性的究竟解脫。
|
|
天下本來無事,糾結(jié)只在人心。 以為有分有別,其實無古無今
|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yuǎn)了,不再提供回復(fù)功能,請勿嘗試回復(f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