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原創(chuàng)文學(xué)】別讓孝老的美德成為古談
|
- 閱讀:18125
- 回復(fù):6
- 發(fā)表于:2013/12/3 16:53:50
- 來自:中國 甘肅 酒泉
- 樓主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別讓孝老的美德成為古談 贠愛迪 小建是我兒時的玩伴,我們兩家只有幾步之遙,小時候,除了吃飯睡覺,我們幾乎分不開。他是父母數(shù)個孩子里最小的一個兒子,加上那時他家的境況在村里數(shù)一數(shù)二,他真正被父母視如掌上明珠,儼然過著‘小公子哥’的生活。小時候他是我最羨慕最嫉妒的人,也是我眼中最幸福的人,過上他那樣的生活是我小時候最奢望的人生夢想。事隔多年,回家探親時,偶然親歷了小建和他哥哥們“分父母”的現(xiàn)場。那天他在眾目睽睽之下,揮著長臂質(zhì)問父母,難道你們就生了我一個嗎?就在那一刻,他曾經(jīng)的美好形象在我眼中瞬間坍塌,我的心突然像是被什么粗暴地拉開了,一直拉到與他再也無法相視的距離。從小建弟兄“分父母”的現(xiàn)場,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所有步入老人行列的人(尤其農(nóng)村父老鄉(xiāng)親)的未來……。 按老家不成文的規(guī)定,兒女們長大成人分家單過時,父母要和小兒子分在一起。小建是父母最小的兒子,他順理成章地和父母一起生活在老房子里,是兄弟中間唯一不用修院蓋房的人。分家將近十五年相干無事,矛盾是近幾年激化的,直接原因是父母年邁體弱,而且父親雙目失明,成為家庭的純消費者。矛盾激化的直接結(jié)果是小建將父母逐出了家門,逼迫去其他幾位哥哥家里去。于是,弟兄們幾乎動起武來,哥哥們認為,父母把所有的財產(chǎn)留給了小兒子,而且體力強健時幫小兒子種地帶孩子,所以小兒子為父母養(yǎng)老天經(jīng)地義。小建卻是另有說辭,他認為父母不只生了他一個孩子,而且他結(jié)婚已經(jīng)十幾年,算已經(jīng)養(yǎng)了父母十幾年,付出最多,其他幾位哥哥贍養(yǎng)父母義不容辭。 不得已村委會出面解決,安排兩位老人每月輪流到幾個兒子家里吃住。小建仍然拒絕了這個解決方法,他說自己對父母義務(wù)已盡。無奈,最終幾個哥哥答應(yīng)了輪流贍養(yǎng)父母……。 雖然這是一個社會問題,類似的情況在農(nóng)村普遍存在,但從個人角度,做為兒子,小建難道真的不記得自己比我們同齡人更為優(yōu)越的幸福的童年,還有父母一路上特別的呵護?在動物界里,烏鴉還知道反哺、小羊也懂得跪乳感恩父母養(yǎng)育之恩,難道我們?nèi)祟惒蝗缫恢恍⊙?沒有一只烏鴉有感情?有位老者這樣說:一對父母可以養(yǎng)活十幾個孩子每人十幾甚至二十年,但是十幾個孩子養(yǎng)不了兩位老人最后的幾年。這話不得不讓人深思,現(xiàn)實有時何嘗不是這樣呢? 中華有幾百、幾千年傳統(tǒng)的孝老美德,素以“孝為先”而文明世界,時代變了、社會發(fā)展了,雖不能拿“父為子綱”的封建教條來約束我們的社會行為和個人行為,但也不能讓孝老的美德成為古談。雙親是給了我們生命的恩人,當(dāng)年父母哺兒是春蠶抽絲,我們侍奉雙親卻應(yīng)斬釘截鐵。別的事可以等,可以不急,孝老一定要及時,不能等,更不能拒,別等來了“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我們每個人在一天天變老,都會有一天成為體弱病殘的老人,需要兒女們照料。我們身后有正在成長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孝老的榜樣吧,傳承我們中華孝老的美德,也為我們自己老有所依做鋪墊。 
|
|
|
|
|
- 發(fā)表于:2013/12/3 17:12:08
- 來自:中國 甘肅 酒泉
-
沙發(fā)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不明白為什么要刪帖?
|
|
|
 核心會員
|
- 發(fā)表于:2013/12/3 17:24:06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
板凳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
 認證版主
|
- 發(fā)表于:2013/12/3 22:12:05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
3樓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養(yǎng)兒方知父母恩!能為自己積德的行為只有善待親人,孝敬父母,以求后人也能善待你,孝敬你,因為人世間都有因果輪回……
|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
- 發(fā)表于:2013/12/4 17:54:40
- 來自:中國 甘肅 蘭州
-
4樓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
|
- 發(fā)表于:2013/12/9 20:11:39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
5樓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
 核心會員
|
- 發(fā)表于:2013/12/9 23:12:07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
6樓
- 倒序看帖
- 只看該作者
很值得深思的好文章。我們身后有正在成長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孝老的榜樣吧,傳承我們中華孝老的美德,也為我們自己老有所依做鋪墊。
|
|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不再提供回復(fù)功能,請勿嘗試回復(f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