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閱讀:2959
- 回復:24
- 發(fā)表于:2014/12/9 18:37:29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
- 樓主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
|
|
- 發(fā)表于:2014/12/10 7:42:19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
13樓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無色調(diào)不代表它沒有色彩,黑與白強烈的對比的反差,黑要黑的神秘,白要白的蒼茫。雖然是近期作品,但有那種飽經(jīng)風霜的滄桑感,追尋的是一種歷史沉淀下來的東西。也許我們普通人對藝術(shù)感覺很遙遠,但對顏色我們一點也不覺得陌生。 如何讓這看似單調(diào)的顏色說話,如何讓這定格的畫面鮮活起來,那就是攝影成為一種藝術(shù)的境界所在。《泰坦尼克號》我們都看過吧,當我們聆聽著露西的講述,隨著鏡頭所追尋的一條探索之路,立馬讓原本還是黑與白的畫面漸漸還原出它往日金碧輝煌的場面,伴隨著那種從單調(diào)到斑斕,從單一到多元的穿越,就是觀賞者入畫的一個過程,也是欣賞者與創(chuàng)作者思想交融的一個過程。所以照片讓歷史只是定格在那一刻,歷史雖然會讓照片褪去色澤,但記錄在腦海里歷史的記憶卻永遠也不會褪色。不禁翻開相冊打開那些珍藏多年的黑白照片,當用淚水悄悄為它洗去光陰的浮塵,那真正能映入我們眼簾的到底是顏色還是色彩呢?
|
|
|
|
- 發(fā)表于:2014/12/10 8:40:17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
14樓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其實比較奇怪的還有,畫面比例的大小影響著我們觀賞的感覺。當在標題中看到小照片中是一種新奇,當點擊進行畫面放大后隨著清晰度的增加反而喪失了原本的好奇。猶如以前守著個十四寸的黑白電視機能看的津津有味,現(xiàn)在空對三十九的數(shù)碼液晶索然無味。既然是一種寫意,可能對清晰度就沒有很高的要求,同是黑與白的世界,不妨參照下我們國畫這種民族藝術(shù)瑰寶,向老祖宗那里取點經(jīng),既然在藝術(shù)的國度里是沒有規(guī)定去限定的,那么探求藝術(shù)之路就不必循規(guī)蹈矩,不知如將這二者進行柔和擦出的會是怎樣的火花。
|
文刀: 自愧不如,您已上升到理論層次了,高
|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不再提供回復功能,請勿嘗試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