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宋朝高富帥辛棄疾

  • 陽光
樓主回復(fù)
  • 閱讀:3079
  • 回復(fù):2
  • 發(fā)表于:2015/12/13 13:03:37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1. 樓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嘉峪關(guān)社區(qū)。

立即注冊。已有帳號?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

八八宋朝高富帥:辛棄疾的薪水有多豐厚
開周說宋 12-09 11:29
宋朝高富帥辛棄疾



陸游寫過這么一首詩:

幸有湖邊舊草堂,敢煩地主筑林塘。

漉殘醅甕葛巾濕,插遍野梅紗帽香。

風緊春寒哪可敵,身閑書漏不勝長。

浩歌陌上君無怪,世譜推原自楚狂。

詩后還有一句小注:“辛幼安每欲為予筑舍,予辭之,乃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辛棄疾跟陸游是好朋友,他見陸游住的房子太簡陋,于是想資助一筆錢,幫老朋友蓋一所新房子,陸游謝絕了他的好意。

寫這首詩的時候,陸游已經(jīng)八十多歲,辛棄疾已經(jīng)六十多歲,倆人都已經(jīng)退休,閑著無事,經(jīng)常在一塊兒喝酒聊天。

通過閑聊,陸游得知辛棄疾幫朋友辦了不少事,花了不少錢。比如說大哲學家朱熹有一學生,得了很嚴重的眼病,沒錢醫(yī)治,辛棄疾聽說后,自告奮勇請來名醫(yī)給他看病。再比如說一位名叫杜旃的朋友想在山中買地隱居,錢不夠,請辛棄疾幫忙,辛棄疾為他買了地皮。還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劉宰,跟陸游的第七個兒子陸子遹是忘年交,缺錢了,通過陸子遹求辛棄疾幫忙,辛棄疾慷慨解囊,一次性送他50兩黃金!

由此可見,辛棄疾非常熱心,非常豪爽,急朋友之所急,想朋友之所想,即便說不上為朋友兩肋插刀,也能說得上為朋友掏空錢包,就像水泊梁山坐第一把金交椅的那個“及時雨”宋江一樣。

辛棄疾為何不差錢:在任時每月48萬元,退休后每月2.5萬元

要想為朋友掏空錢包,首先錢包里得有錢,宋江身為刀筆小吏,其錢財主要靠貪污得來,辛棄疾的錢則主要來自合法收入。

辛棄疾退休之前屢任高官,既做過高級法院院長兼公安廳廳長(提刑),也做過省長兼軍區(qū)司令(安撫使)。由于宋朝實行高薪養(yǎng)廉,高級干部可以拿到非常豐厚的工資、補貼、職田、獎金以及朝廷的巨額賞賜。以他任浙東安撫使時為例,每月基本工資6萬文,職位補貼5萬文,公務(wù)接待費(時稱“公使錢”,這筆錢可以由地方長官自由支配)13萬文,糧食補貼50石,職田200畝,另外每年冬夏兩季又有固定發(fā)放的布匹和絲綢,每逢冬至、寒食和春節(jié)還有定期賞賜。將以上所有進項加一塊兒,平均每月至少有600萬文的合法收入。當時一文錢的購買力大約相當于現(xiàn)在八分錢(參見王仲犖《金泥玉屑叢考》,中華書局1998年8月版),故此辛棄疾在浙東安撫使任上每月收入折合人民幣48萬元!

事實上,就算在退休以后,辛棄疾仍然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和豐厚的薪水。

據(jù)《宋史·辛棄疾傳》,辛棄疾在宋寧宗慶元年間“守龍圖閣待制致仕”。致仕就是退休,雖然說退休了,朝廷還為他保留了一個“龍圖閣待制”的職位。為什么要保留這個職位呢?一是對他在任時的工作成績進行肯定,再就是為了按照這個職位的工資標準給他發(fā)放退休金。

按照宋寧宗在位時的規(guī)定,龍圖閣待制每月基本工資12萬文,職務(wù)工資15萬文,餐補3萬文,另外每年還能領(lǐng)到25匹絲綢和25石大米。當時一匹絲綢價值6000文,一石大米價值1700文(參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志》),25匹絲綢折合15萬文,25石大米折合4萬文,兩者相加共19萬文。將這19萬文分攤到一年12個月當中,每月平均1.6萬文。再加上12萬文的基本工資、15萬文的職務(wù)工資、3萬文的餐補,則辛棄疾退休之后每月仍有31.6萬文的收入,如果仍然按照一文錢相當于八分錢計算,共折合人民幣2.5萬元。

在任時每月48萬元,退休后每月2.5萬元,辛棄疾的收入似乎下降得厲害。實則不然,由于連年戰(zhàn)爭,南宋朝廷為激勵士氣,對立過軍功的退休干部予以特別優(yōu)待,在任時發(fā)放的職田并不收回,同時除公使錢之外的所有俸祿一律按照在職時的標準發(fā)放(宋寧宗詔令:“致仕官有戰(zhàn)功者,例給全俸!),而辛棄疾早年在鎮(zhèn)江打退過金兵,在江西平定過叛亂,戰(zhàn)功赫赫,理應(yīng)享受在職時的待遇。由此推斷,他退休后的收入可能仍在每月幾十萬元左右。

退一步講,即便朝廷并不兌現(xiàn)承諾,不按在職時的標準給辛棄疾發(fā)退休金,他至少也能享受到“龍圖閣待制”這一“致仕職位”所帶來的好處。換句話說,他退休后的月收入無論如何不會低于2.5萬元。每月2.5萬當然不是巨款,可是養(yǎng)家糊口足夠了吧?況且他在職時收入那么高,稍微留下點兒積蓄,就足以用來幫助朋友、扶危濟困,成就他的“及時雨”稱號。

宋朝退休金如何從無到有:為精簡機構(gòu),誘導(dǎo)官員盡快退休,退休金制度得以普及

辛棄疾應(yīng)該感到慶幸,慶幸自己生在了退休金豐厚的時代,假如他生在宋朝初年,其晚年生活決不會如此寬裕。

葉夢得《石林燕語》云:“唐致仕官非有特敕,例不給俸,國初因循唐制,至真宗乃始詔致仕官特給一半料錢!碧瞥賳T退休以后,工資一般都會停發(fā),除非該官員在任時做出的貢獻特別突出,或者特別受皇帝寵幸,還有可能拿到一點點退休補貼,而絕大多數(shù)官員一退休就沒錢了,朝廷不會再為其支付一分錢俸祿。北宋初年繼承了唐朝慣例,也不給退休官員發(fā)工資,直到宋真宗即位,才定下一條發(fā)放退休金的制度,而且是按照在職時的工資標準減半發(fā)放。

曾敏行《獨醒雜志》也有類似記載:“國朝自章圣,始命致仕者給半俸,然非得旨者不與,遵唐制也!闭率ブ傅氖撬握孀诘睦掀耪芦I皇后,宋真宗晚年身體差,不能上朝,這位章獻皇后垂簾聽政,開始為退休官員發(fā)放退休金,但是發(fā)放對象僅限于一部分經(jīng)朝廷特旨批準退休的高級官員,其他官員仍然享受不到退休金待遇。

以上兩條記載其實并不完全符合史實。早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之后,開國大將及卸任宰相只要年過七十,就已經(jīng)可以拿到退休金了;后來宋太宗即位,將退休金發(fā)放范圍擴大化,“文武職事官恩許致仕者,并給半俸”(《宋大詔令集》卷178)。凡是經(jīng)過朝廷批準退休的官員,無論文武,無論品級,一律按在職時的標準減半發(fā)工資。只是這兩位皇帝在位時官員的數(shù)量還不算多,朝廷正缺人手,好不容易提拔一個高官,一定把他用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很少有人被“恩許致仕”,所以也很少有人能拿到退休金。

等到宋仁宗即位,冗官冗將呈井噴式增長,占著茅坑不拉屎的官員越來越多,朝廷為了精簡機構(gòu),從經(jīng)濟上誘導(dǎo)在職官員盡快退休,于是退休金制度終于在官場上得到普及。

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第118卷記載,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司馬光的父親司馬池寫下這么一道奏章:

文武官年及七十者,乞并令自陳致仕,依舊敕與一子官,如分司官給全俸。若不自陳,許御史臺糾察以聞,特令致仕,更不與子官及全俸。其已曾自陳,有詔特留者,不在此限。所貴減冗員、礪曠職也。

文武官員年滿七十歲以后,一定要主動向朝廷申請退休,只要能做到這一點,朝廷就按其在職標準全額發(fā)放退休金,并允許他們的后代免試做官。如果到了退休年齡卻不申請退休,監(jiān)察部門可以檢舉揭發(fā),朝廷可以強迫其退休,并且不再全額發(fā)放退休金,也不允許其后代免試做官。

司馬池為什么要建議這樣做呢?正是為了“減冗員、礪曠職”,讓在職官員能退休的趕快退休,讓位給年富力強的生力軍。

宋仁宗接到這一奏章,當即批準,從此宋朝官場才有了全面普及的退休制度和退休金發(fā)放政策。

宋朝高薪養(yǎng)廉有利有弊:一言不合就敢撂挑子,其實辭官之后也有厚祿

跟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官員的待遇非常豐厚,不但在職時的薪金遠遠超過此后的元明清三代,而且北宋中葉以后那種為退休官員發(fā)放全額工資的福利待遇在中國古代史上也屬空前絕后。宋朝政府如此厚待干部,既有明顯的積極意義,也有深遠的消極影響。

先說積極意義:優(yōu)厚待遇有助于籠絡(luò)士大夫,有助于增強向心力,在增強中央集權(quán)的同時,還在官場上培養(yǎng)出了一股凜然正氣。

整體來看,宋朝官員的氣節(jié)遠遠超過其他朝代,相當一部分干部對升官的欲望并不強烈,勇于求退,恥于求進,許多在職高官身上都自然而然地散發(fā)出隱士般的氣質(zhì)。如王安石、司馬光、歐陽修、范仲淹、虞允文、湯思退等等大臣,都沒有戀權(quán)傾向,都能在皇帝跟前保持獨立人格,一言不合,即申請“引年”(提前退休)。他們?yōu)槭裁磿羞@種風骨?正是因為辭官之后也有厚祿,退休之后仍有高薪,無論是否掌權(quán),都不妨礙過上優(yōu)裕生活。

宋朝當然也有貪官,可是貪官所占的比例要比以低薪逼貪著稱的明清兩朝低得多了。宋朝的官場風氣相對良好,士大夫多有廉恥之心,例如陳季常(“河東獅吼”的男主角)的父親僅僅因為貪污了幾瓶酒被朝廷發(fā)現(xiàn),就覺得沒臉見人,晚年躲在洛陽深居簡出,不敢跟昔日同僚相見,像這樣的風氣在明清官場是見不到的,因為明清時期絕大多數(shù)官員都不得不貪污。高薪未必養(yǎng)廉,但低薪卻必然促貪,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歷史規(guī)律。

再說消極影響:宋朝政府常年為大批在職官員和退休干部支付高薪,勢必耗空國庫,增加人民負擔。據(jù)宋徽宗時淮南轉(zhuǎn)運使張根說,他掌管淮南20個州,每年上繳中央的財稅有3億文,這么多稅收僅僅只夠養(yǎng)活在洛陽城中養(yǎng)老的一小撮致仕大臣而已。

在另一方面,朝廷施行滿額發(fā)放退休金的政策之后,一些官員及其家屬居然還在年齡上造假。

據(jù)南宋官員洪邁在《容齋隨筆》中記載,南宋時一位名叫章騆的市長(知州)剛滿六十八歲,為了提前退休,“而官年增其三”,把年齡虛報到了七十一歲。更有甚者,某些退休官員已經(jīng)死了很多年,其家屬卻秘不報喪,假裝該官員仍然在世,以便多領(lǐng)幾年退休金。
來自手機版
  
  • 不吐我就憋死了
  • 發(fā)表于:2015/12/13 19:24:40
  • 來自:中國 四川 達州
  1. 沙發(fā)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
(0)
(0)
  
  • 機器人.A
核心會員核心會員
  • 發(fā)表于:2015/12/14 8:19:50
  • 來自:中國 甘肅 酒泉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樓主想說啥
來自手機版
(0)
(0)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不再提供回復(fù)功能,請勿嘗試回復(f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