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秦腔下鄉(xiāng)》(原創(chuàng)散文)(多圖)

  • xk_1969
樓主回復
影視俱樂部會員認證會員
  • 閱讀:3009
  • 回復:8
  • 發(fā)表于:2013/11/6 20:32:02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樓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馬上注冊,結(jié)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讓你輕松玩轉(zhuǎn)嘉峪關(guān)社區(qū)。

立即注冊。已有帳號? 登錄或使用QQ登錄微信登錄新浪微博登錄




回老家見了舅父,舅父就連連惋惜,說我早回來三天,就能看上省秦劇團的演出。我疑惑在那看省秦的演出。舅父忙解釋,前幾天省秦劇團的著名演員來縣城專門為農(nóng)民朋友演出,叫著送戲下鄉(xiāng)。我一聽,送戲下鄉(xiāng)這個名詞到不新鮮,在以往的新聞中常能見到,新鮮的是送戲下鄉(xiāng)竟送到了我的家鄉(xiāng),這讓我有了一絲意外。

我離開家鄉(xiāng)屈指算來快30年了,這么多年里家鄉(xiāng)的一切在我的心目中依還凝滯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那個時候,別說是省秦劇團的演出了,就連縣秦劇團的演出也是幾年才遇一次。

舅父就一個勁地給我說,國家政策好的很,不管從那個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又說他是從文革中過來的人,感到現(xiàn)在國家尤其對農(nóng)民在政治上、民主上給予了從未有過的寬恕。如今,像他這個年紀的老人擔心的不是吃穿而是要有規(guī)程哩。

舅父說著就一臉的無奈和嚴肅,說村里年輕人紅白喜事不像個樣,耍的過了頭,有的人家兒子結(jié)婚把他大他媽臉上抹的五馬六套不成體統(tǒng),他是看不慣的,一勸說還道理不少,說外面都時新這個。一次,家門舅家兒子結(jié)婚,村子里的幾個年輕人要耍老人,舅父說他就沒客氣擋了。有幾個年輕人還勸他說,結(jié)婚就圖個熱鬧么。舅父一聽就更來氣了沒給他們好臉色,說熱鬧也不能這樣熱鬧,由著你們這些小年輕胡來,結(jié)果沒人敢鬧騰了。

舅父感嘆,現(xiàn)在農(nóng)村確實富裕了,但有些不好的風氣卻悄莫聲息的露頭了,打麻將、喝酒鬧事,小人不尊老人,類似這些過去在人們眼中不光彩的現(xiàn)象竟成了年輕人炫耀的本事。

他退休后覺著閑蹴下不是個事,就用了五年時間寫了家譜,為了把家譜寫好,他還請教了村里當過縣長的癟子爺,說老人家一聽他要寫家譜非常支持,年齡那么大了,隔幾天了還要過問他寫的如何。

說著舅父拿出了他寫的家譜,一個大8開線裝本,翻開一看,都是舅父用毛筆一筆一劃寫的,我仔細翻閱了一下,感到驚奇,舅父說的家譜其實寫的是村子里所有人家的歷史,舅父說追根溯源,村子里所有人是一個祖先。

舅父翻到最后幾頁,說他特意寫了要繼承發(fā)揚老先人留下的好傳統(tǒng),摒棄村里不好的現(xiàn)象,舅父羅列了足有六七條。

舅父說,國家讓省秦劇團送戲下鄉(xiāng),他吃目是為了讓農(nóng)民看些正當?shù)乃囆g(shù),說大點就是接受教育哩。我一聽舅父把秦腔說成正當?shù)乃囆g(shù)和接受教育,就越發(fā)感到了吃驚,我忙給舅父說我也有同樣理解。

我看了不少秦腔方面的書籍,也算對秦腔發(fā)展歷史有所了解,秦腔之所以能這么久演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它的劇情。我喜歡文學,對當下文學的現(xiàn)狀非常關(guān)切,現(xiàn)代傳播手段的多樣化,使得從事文學寫作的人與日俱增,連我身邊許多不起眼的朋友都說自己喜歡文學創(chuàng)作,有的在文學上還取得了一定成績,就更不用說職業(yè)作家和專門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了。

據(jù)權(quán)威部門統(tǒng)計,每年我國出版發(fā)行的長篇小說達上萬部,還不要說發(fā)表在各種文學期刊上的作品了。冷靜一想,創(chuàng)作了這么多的文學作品,能與秦腔劇目諸如《三點血》、《火焰駒》、《鍘美案》、《卷席筒》《雙官誥》等相媲美的卻寥寥無幾。

秦腔在我的家鄉(xiāng)隴東農(nóng)村有著非常重要的引領(lǐng)和激勵作用。有一年我回家探親,大伯就對我說,咱莊口里平魚他二大之所以能當那么大的官,人家有王春娥一樣的母親哩!平魚他二大是我們村里有史以來最大的官,擔任過某省軍區(qū)政委,是位將軍。大伯有文化,是村里支部書記,還是鄉(xiāng)上經(jīng)委主任,他說的王春娥就是秦腔《三娘教子》中一個角色,這足以說明秦腔對鄉(xiāng)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名利觀、榮辱觀、婚戀觀等的巨大影響。

整個一個夏天,我因有了相對寬余的時間和精力,基本上周末都要去嘉峪關(guān)幾個秦腔自樂班看演出。

嘉峪關(guān)地處西部邊關(guān),想著喜歡秦腔的人應該不多,事實恰恰相反,熱衷秦腔的戲迷不在少數(shù),既有老人,又有年輕人,還有能拉能敲能唱的秦腔全能人才,這些戲迷大多來此隴東和陜西一帶,由于秦劇團的不景氣,他們離開劇團來嘉峪關(guān)從事其它工作。

一次我在英雄廣場自樂班看戲,一位20多歲的小姑娘自信地唱了一板《轅門斬子》選段,雖然唱腔稚嫩,卻得到了少有的掌聲。

小姑娘一下臺,一年長的老者就跟了上去,豎起大拇指,連連贊嘆唱的不錯。又說年輕人能學唱秦腔了不得。小姑娘附耳傾聽,老人說了一陣秦腔的好處。

我在一旁聽著。

老人說秦腔是高雅藝術(shù),尤其對年輕人來說學唱秦腔百益而無一害,秦腔劇情大到國家皇帝,小到貧家百姓,大到人生目標,小到一件瑣事都能找到答案。我仔細一想可不是,一折《花園賣水》就讓人們知道了什么是忠貞不一的愛情,一折《四賢冊》讓人看到了父母的不易和兄弟的情義,一折《鍘美案》警醒了后人忘恩負義天地不容的道德訓則......

十一國慶節(jié)前,市文化館專門組織館辦秦劇團去文殊鎮(zhèn)送戲下鄉(xiāng)。那天朋友來電話希望我能隨團拍照片,我十分樂意。這一年里,我利用自己喜歡攝影的優(yōu)勢,先后拍攝編輯了近30多個秦腔選段傳在網(wǎng)上,供戲友欣賞交流。

按朋友說的時間,我趕到了文化館門前,一看大多數(shù)演職人員已經(jīng)到了,大家喜氣洋洋,身著統(tǒng)一的淺色上衣、深色褲子,打著領(lǐng)帶,提著戲服馬扎,抗著樂器。

他們能唱什么戲,誰的板胡拉的好、司鼓敲的專業(yè)我大都清楚。我看敲司鼓的小李子、唱小生的劉飯館、拉板胡的楊板胡、能拉能敲的鄭團長、擅長調(diào)音的老山英雄老王......他們都來了。

上了文化館安排的大客車,我就叫擅長調(diào)音的老山英雄老王和我坐在后面讓老人坐前面。我一直把“老山英雄”老王看成我們當兵人的驕傲和自豪,還專門給他寫過一篇散文《打死了三個越南兵的老王》。我和老王一路上聊的盡是秦腔和部隊的事。坐在一旁的老易聽到了,說他也算半個兵,他曾在公安處工作過,只不過后來辭職了,現(xiàn)在一有時間就來自樂班拉二胡。

車到了文殊鎮(zhèn),天氣好的出奇,太陽紅堂堂的像大伙的心情。我匆匆去了一家飯館,吃了碗炒面就向劇院跑去。

文殊鎮(zhèn)的劇院和我老家的劇院一樣,都是在一個露天廣場里。舞臺上樂隊老師已經(jīng)忙乎著擺放樂器,調(diào)音試弦,演員們后臺畫臉譜換服裝。我拿著相機跑前跑后,尋找精彩瞬間,據(jù)說曾在劇團里工作過的劉厚明老師,坐著來時帶的馬扎子,一手執(zhí)筆,一手拿著鏡子認真的畫著臉譜,從表面看劉老師估計有70多歲,但老人很精神,我轉(zhuǎn)了一個來回他的臉譜就畫出了樣子,我一看是徐彥召的臉譜。人稱鄭團長的小鄭,扎著馬步,像創(chuàng)作一幅油畫,在老張的臉上畫著,我便舉起相機拍了一張,閃光燈在他的面前閃了一下,他卻毫無反應。60對歲的李連翹阿姨,動作敏捷麻利,她已穿好了戲服畫完了臉譜,拿出了來時帶的餅子吃著。老人見我拿著相機跑前跑后,就笑嘻嘻地問我小劉也來了。我說李阿姨今天唱的是《梁秋燕》啊!李阿姨一臉的喜悅。小生聯(lián)唱中的四位老師,其中一位人稱劉飯館的,急匆匆的和文化館老師協(xié)商,想把節(jié)目調(diào)整一下,她下午四點多還要接孩子,文化館的老師解釋,節(jié)目單已經(jīng)印好,一會文化局領(lǐng)導出席儀式?jīng)]法變動。

我沿著舞臺側(cè)面的梯子往下走,迎面碰上了劉飯館,我聽楊板胡說過,劉飯館是他的通渭老鄉(xiāng),劉飯館見我拿著相機說我為大伙攝像辛苦,要請我去她家飯館吃拉面。我說這么多年了想在嘉峪關(guān)找個像樣可口的面館,隔三差二吃碗面卻沒有尋到,答應一定去她家飯館品嘗。臺口前文化館胡館長坐在椅子上,像電影導演一樣指點著節(jié)目主持人一遍又一遍地熟悉臺詞。

我一看表距演出不足10分鐘,可劇場里只有零星幾位觀眾,就問旁邊的老人,老人說通知晚了,上午十一點多了村干部才說鎮(zhèn)上今個兒有戲,好多人去地里干活了。又說這幾天日是他們莊稼人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挖洋芋,收包谷,還有好多蔬菜都到了收獲的時候。

老人看我隨和就和我聊了起來,他也是到鎮(zhèn)上辦事來的,見有戲才過來的。又問我是嘉峪關(guān)組織的劇團。我說是的。老人說能組織個戲班子不容易哩。我聽老人像隴東口音,一問果真是從定西移民過來的。我說今年收成咋樣。老人說這里不靠天吃飯,莊家收成主要看下苦大小,下的苦大了莊家就收成好。我說比老家定西強多了。老人哈哈笑著,說比老家強多了,只要人勤快,收成沒問題。又說,他的幾個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有8畝地,吃飯問題早都解決了。

演出開始前,先是市里文化局、組織部領(lǐng)導和文殊鎮(zhèn)黨委書記走上了舞臺,主持人介紹了送戲下鄉(xiāng)的情況,文化局領(lǐng)導宣布演出開始,楊板胡、鄭團長他們一曲秦腔曲牌聯(lián)奏拉開了演出序幕。

我在下面拍照,調(diào)音師老山英雄老王站在旁邊,感嘆戲還是要在舞臺上演。我一聽老王這么說,仔細一聽,果不其然,今天的演出效果比大劇院露天廣場好多了。老王說,舞臺聚音,聲音只從臺口里出來,加上演員站在舞臺上和地上演出不同。

幾位領(lǐng)導從舞臺上下來,坐在了早先擺好的桌子前,約莫10分鐘左右就走了,看戲的鄉(xiāng)親們見領(lǐng)導走了,嘩啦一聲跑過來搶椅子。當我再回頭的時候,舞臺下已經(jīng)來了不少觀眾,他們大都開著自家三輪農(nóng)用車,帶著大遮陽傘,坐在車廂里聚精會神觀看臺上表演。

這次的演出基本上是中秋大劇院演出的節(jié)目,惠團長和小譚的《花園賣水》還是那樣的春情蕩漾,梁麗莉大姐的《四賢冊》喚起了我對遠方父母的無限眷戀,李阿姨的《梁秋燕》讓我一下子進入了那個精神大于物質(zhì)的年代,《小生聯(lián)唱》中的小俞把戲曲舞臺上周人獻妻救嫂的千古美譽與她青春靚麗的舞臺形象以及對秦腔藝術(shù)的聰明悟性演繹的完美無缺,使“古調(diào)新彈”的秦腔藝術(shù)煥發(fā)出了少有的現(xiàn)代時尚和無限魅力,讓觀眾心潮起伏、難以平靜......

我看市電視臺的兩個小姑娘四處尋找采訪對象,一位白發(fā)垂胸的老人被她們選作采訪對象,我趕緊向前湊了一下,一聽小姑娘問“千臺大戲送農(nóng)村的活動怎么樣?”老人啊啊了足有幾分鐘,最終還是聽明白了姑娘的提問,連說好么好么!姑娘又問怎么個好呀?我聽老人說能有戲看么,莊稼人一年四季看不上個戲。這時兩位姑娘才滿意地走了。

“莊稼人一年四季看不上戲”已經(jīng)不是小事,被新一屆中央政府當做文化大繁榮大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

               (2013年10月30日嘉峪關(guān))



我的主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u/1354341560
  
  • 牧羊人
論壇管理員論壇管理員
  • 發(fā)表于:2013/11/7 12:07:06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沙發(fā)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精彩!看樓主的文章是一種享受。

但樓主的一些觀點值得商榷。例如“秦腔之所以能這么久演不衰,究其原因就是它的劇情!薄懊磕晡覈霭姘l(fā)行的長篇小說達上萬部,還不要說發(fā)表在各種文學期刊上的作品了。冷靜一想,創(chuàng)作了這么多的文學作品,能與秦腔劇目諸如《三點血》、《火焰駒》、《鍘美案》、《卷席筒》《雙官誥》等相媲美的卻寥寥無幾。”

我認為,秦腔是梆子戲的祖宗,久演不衰的原因很多,劇情只是它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但不是唯一原因。秦腔劇情來源于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如先秦文學作品、三言二拍、元雜劇等,如《趙氏孤兒》、《杜十娘》、《竇娥冤》等。每個劇本都是在初期的劇本基礎(chǔ)上不斷修改完善、高度濃縮、賦予時代特征、集優(yōu)秀故事傳說之大成的結(jié)晶,如《法門寺》早期的劇本和現(xiàn)在演的劇本差別很大,F(xiàn)代文學作品搬上秦腔舞臺的也不少,如《白鹿原》、《林則徐》、《血淚仇》、《祝!、《麥積圣歌》等。作為戲劇,把每部作品都搬上銀幕肯定是不可能的,只能選擇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最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
(0)
(0)
  
  • 飛鴻印雪
認證版主認證版主
  • 發(fā)表于:2013/11/7 13:00:23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樓(牧羊人)的帖子

去年春節(jié)還去鄉(xiāng)下趕場看秦腔,雖說天寒地凍,看的人還是聚精會神、津津有味!

最是大劇院上演的現(xiàn)代秦腔《麥積圣歌》,影響極為深刻。樓主好認真也有耐心,欣賞了!
(0)
(0)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人生呢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微涼的夜
  • 發(fā)表于:2013/11/7 13:20:18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1. 3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傳統(tǒng)不能丟!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欣賞!   
(0)
(0)
  
  • 海玉影視
  • 發(fā)表于:2013/11/7 20:14:54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4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樓主陜西人。能文又能武。
(0)
(0)
  • xk_1969
樓主回復
影視俱樂部會員認證會員
  • 發(fā)表于:2013/11/14 9:43:13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1. 5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不是陜西人,但是戲迷!
(0)
(0)
我的主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u/1354341560
  • xk_1969
樓主回復
影視俱樂部會員認證會員
  • 發(fā)表于:2013/11/14 9:44:03
  • 來自:中國 甘肅 甘肅
  1. 6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樓(牧羊人)的帖子

是個人的一些認識,不一定對,我覺著您說的有道理!
(0)
(0)
我的主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u/1354341560
  • 戈山石
認證版主論壇元老
  • 發(fā)表于:2013/11/14 10:16:19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7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文章已拜讀,寫得不錯。如果沒有在嘉峪關(guān)本地發(fā)表過,覺得可以投個稿,前些日子給你發(fā)了站內(nèi)短信,不知是否看到了?
(0)
(0)
  • xk_1969
樓主回復
影視俱樂部會員認證會員
  • 發(fā)表于:2015/2/10 9:09:09
  • 來自:中國 甘肅 嘉峪關(guān)
  1. 8樓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該作者
謝謝孫老師!
(0)
(0)
我的主網(wǎng)http://blog.sina.com.cn/u/1354341560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不再提供回復功能,請勿嘗試回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