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 【轉(zhuǎn)】 夸父路遙:倒在干渴的路上
|
- 閱讀:7583
- 回復(fù):28
- 發(fā)表于:2015/3/20 18:31:30
- 來自:中國 甘肅 酒泉
- 樓主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轉(zhuǎn)一篇有關(guān)路遙的文章,給愛好文學的朋友們讀讀)
夸父路遙:倒在干渴的路上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細蒙蒙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淋地向大地飄灑著。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再不會存留,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jīng)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看來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溫暖的春天還遠遠地沒有到來! 影響一代人的小說 這是小說《平凡的世界》的開篇,也是近來熱播的同名電視劇中作家路遙的原聲再現(xiàn)。電視劇不出意外地引來無數(shù)爭議:為什么旁白這么多?金波一家的角色怎么沒有了?孫少安和孫少平等人的角色是不是有點太光鮮亮麗了?幾條主線之間的故事聯(lián)系是不是有些瑣碎和勉強……不要責怪觀眾太苛刻,只怪我們對這部作品太熟悉。有多少“70后”“80后”都是讀著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長大的,尤其是對那些農(nóng)村出身的年輕人,他們?nèi)松腥狈μ嗟木褡甜B(yǎng),只有從文學作品中尋找自己的精神領(lǐng)路人。《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安和孫少平幾乎是他們早年閱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積極、奮斗、向上的唯一榜樣。房地產(chǎn)大鱷潘石屹就稱,他自己是路遙這部小說的忠實書迷,他反復(fù)看過7遍。正是這部小說帶潘石屹走出了大山,成長為如今的地產(chǎn)界大腕。他說:“《平凡的世界》是對我一生中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其實,《平凡的世界》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通過這面鏡子,就把我的童年照射出來了。”其實那也是路遙的童年。路遙1949年12月3日生于陜北清澗縣,原名王衛(wèi)國。他的家庭是一個人數(shù)眾多的大家庭。為了生存,在路遙7歲時,父親就決定將這個長子過繼給他的哥哥、遠在延川縣的王玉德。對于路遙在父母家的生活,他最深刻的印象是饑餓與屈辱!堵愤b傳》的作者厚夫說:“這種饑餓感是尾隨路遙一輩子的老狼! 窘迫的生活與絕望的愛情 路遙后來在自己的小說集序言中回憶說,他在農(nóng)村長大并讀完小學,以后到縣城讀完高小和初中。青少年時期的大部分時光是在農(nóng)村和縣城度過的。17歲之前沒有出過縣境:“我的生活經(jīng)歷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從農(nóng)村到城市的這樣一個漫長而復(fù)雜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種種情態(tài)與感受,在我的身上和心上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記,因此也明顯地影響了我的創(chuàng)作活動!小說中,如果說孫少平喜歡上郝紅梅是生活的真實表現(xiàn),那么他與地委書記的女兒田曉霞的相愛,那就只能算是作家美好的想象和尋求心靈的慰藉了。路遙最美好的初戀對象是來自清華附中的女知青林瓊(一名為林紅)。有過“上山下鄉(xiāng)”經(jīng)歷的人,都知道“招工指標”在那個年代是何等重要。可是,路遙卻將這個“指標”給了自己的戀人。不久,林紅因路遙的“農(nóng)民身份”而提出斷交,愛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軍下級軍官。林紅的離開對他有重要影響,路遙一生都沒有走出這段戀情所帶來的幸福與陰影。路遙后來和朋友、作家海波談到婚姻,海波問他:為何不找個本地姑娘,知根底?他有點生氣:“哪一個本地女子有能力供我上大學?不上大學怎么出去?就這樣一輩子在農(nóng)村漚著嗎?”初戀受挫,路遙痛不欲生、徹底絕望,不得不回到農(nóng)村,當了民辦教師,重新過起物質(zhì)上窮困和精神上孤獨的生活。他只好用寫作來充實自己,因在曹谷溪主編的《山花》上發(fā)表詩作,后被借調(diào)到縣委通訊組。同在延川縣插過隊、當過知青的習近平主席近日說:“我跟路遙很熟,當年住過一個窯洞,路遙和谷溪他們創(chuàng)辦《山花》的時候,還是寫詩的,不寫小說。”大概就是這個時期。也正是這時,頗具文學才華的另一位北京知青林達走進了他的生活,用愛撫慰了他的創(chuàng)傷。路遙考上延安大學后,大多經(jīng)濟來源是靠林達資助。路遙離開延安大學后擔任文學期刊《延河》編輯,到西安工作。后來林達也分配到西安電影制片廠。他倆1978年1月結(jié)婚,1979年生下了他們的女兒路遠。遺憾的是,婚后生活并沒有起初想象的那般甜蜜,更談不上和諧、幸福。在路遙辭世前3個月,林達扶起病床上的路遙。他在離婚書上簽了字。 坎坷的寫作之路 與婚姻相比,路遙的寫作之路也頗為不順。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陜西作家群已經(jīng)嶄露頭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影響力。1978年,賈平凹的《滿月兒》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1979年陳忠實的《信任》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立身篇》獲1980年飛天文學獎。而那時的路遙很苦惱,他的創(chuàng)作之路遇到了瓶頸,想要突圍,卻找不到方向。他于1978年寫的關(guān)于“文革”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兩年間被所有刊物退稿。在最后投《當代》時,路遙對朋友說:“如果再被退稿,就一燒了之!钡珱]多久,他就收到《當代》編輯秦兆陽邀請他去北京改稿的電話。結(jié)果,在秦兆陽指導下修改發(fā)表的這篇小說,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路遙后來一直稱秦兆陽是他的“文學教父”。真正改變路遙命運的是1982年11月出版的小說《人生》,出版社首次印刷13萬冊,很快脫銷。第二版12.5萬冊,一年后加印7200冊,總數(shù)26萬多冊。1983年,小說獲中國作協(xié)“1981-1982”年全國優(yōu)秀中篇小說獎。因創(chuàng)作成績突出,1983年,路遙成為中國作協(xié)陜西分會駐會專業(yè)作家。他嘗到了成功的滋味,擺脫了早年困苦的記憶。但這些并未讓他感到滿足。在后來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的創(chuàng)作隨筆中,他說:“我不能這樣生活了。我必須從自己編織的羅網(wǎng)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絕非圣人。我?guī)资暝陴嚭、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歷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guān)重要。我為自己牛馬般的勞動得到某種回報而感到人生的溫馨。我不拒絕鮮花和紅地毯。但是,真誠地說,我絕不可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長期滿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他想在40歲之前,寫一本“規(guī)模最大的書”。作品的框架最終確定:三部,六卷,一百萬字。作品的時間跨度從1975年年初到1985年年初,為求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xiāng)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 《平凡的世界》的幾次退稿 為了營造《平凡的世界》的開篇效果,路遙四處奔走,經(jīng)過兩年的前期資料儲備,1985年秋,路遙帶著兩大箱書籍和資料、十幾條香煙、兩罐雀巢咖啡,到銅川礦務(wù)局的煤礦醫(yī)院開始寫稿。在弟弟的張羅下,礦醫(yī)院為他安排了一間用小會議室改成的工作室,一張桌子、一張床、一個小柜,還有塑料沙發(fā)。礦上生活艱苦,沒有蔬菜、雞蛋,豆腐都難買到。路遙中午起床吃饅頭、米湯和咸菜。晚上有時吃點面條。開始的3天里,他一句話也寫不出來,冷靜地想一想,3天的失敗主要在于思想太勇猛,以致一開始就想吼雷打閃。他平靜地坐下來,順利地開始了:“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但后面沒有預(yù)期的順利。1980年代中期,各種西方文學潮流涌入中國,沖擊著有些“落后”的現(xiàn)實主義。1986年年初,路遙把第一部初稿給了《當代》,審稿編輯覺得讀不下去,退稿。之后,作家出版社也退了稿。最后,《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于1986年11月由不那么主流的《花城》第6期全文刊發(fā),12月,由文聯(lián)公司出版!镀椒驳氖澜纭(第一部)問世之后,路遙沒有贏得掌聲與喝彩,相反卻遭遇文學評論人士的當頭棒喝。魯迅文學院常務(wù)副院長白描是路遙的摯友,據(jù)他回憶:“1986年的冬季,我陪路遙趕到北京,參加《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的研討會。研討會上,絕大多數(shù)評論人士都對作品表示了失望,認為這是一部失敗的長篇小說!焙芏嘣u論家認為《平凡的世界》相較《人生》而言,是個很大的倒退。嘔心瀝血創(chuàng)作的一部長篇,居然沒有得到“主流”的認可,路遙的心情灰暗到了極點。1987年夏,等到路遙寫完第二部,因為內(nèi)部意見分歧很大,《花城》也不愿發(fā)了,轉(zhuǎn)由更為邊緣的《黃河》雜志刊發(fā)。但總要寫下去,在他即將完成整部書稿的間隙,1988年3月27日中午12時30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首播《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梢哉f,這次廣播改變了這部書的命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讓這部小說在完整出版之前,已經(jīng)走進了千家萬戶。 最后的勝利 1988年5月25日,路遙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創(chuàng)作。路遙在創(chuàng)作隨筆中回憶說:“過分的激動終于使寫字的右手整個痙攣了,五個手指頭像雞爪子一樣張開而握不攏。筆掉在了稿紙上……我把暖水瓶的水倒進臉盆。隨即從床上拉了兩條枕巾放進去,然后用‘雞爪子’手抓住熱毛巾在燙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鐘,這該死的手才漸漸恢復(fù)了常態(tài),立刻抓住筆飛快地往下寫。在接近通常吃晚飯的那個時分,終于為全書畫上了最后一個句號……幾乎不是思想的支配,而是不知出于一種什么原因,我從桌前站起來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中的那支圓珠筆從窗戶里扔了出去……我來到衛(wèi)生間用熱水洗了洗臉。幾年來,我第一次認真地在鏡子里看了看自己。我看見了一張陌生的臉。兩鬢竟然有了那么多的白發(fā),整個臉蒼老得像個老人,皺紋橫七豎八,而且憔悴不堪。”6月1日,路遙到北京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送第三部的小說稿。那里已經(jīng)堆積了近兩千封觀眾來信。1991年年初,作家白燁提前得知茅盾文學獎的評獎結(jié)果,他馬上去給路遙打電報:“大作獲獎,已成定局!3月10日,《人民日報》揭曉茅盾文學獎的結(jié)果。身無分文的路遙再次借到了去北京領(lǐng)獎的路費。路遙的弟弟王天樂湊齊了5000元趕到火車站,憤憤地說:“今后不要再獲什么獎了,如果拿了諾貝爾獎,我可給你找不來外匯!甭愤b咬牙:日他媽的文學!拿獎之后回到西安,賈平凹來向他慶祝。他說,你猜我在臺上想啥?賈說:想啥哩?他說:我把他們都踩在腳下了!1992年11月,路遙因長期寫作,身患疾病去世,享年43歲。當時《路遙傳》的作者厚夫曾去醫(yī)院探望,見他又瘦又小,滿臉焦黑,在病床上蜷曲著,“像一堆燃過了旺火的焦炭”。賈平凹說:“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
|
|
|
 認證版主
|
- 發(fā)表于:2015/3/22 9:17:27
- 來自:中國 甘肅 蘭州
-
10樓
- 倒序看帖
- 顯示全部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fù)計東西。
|
帖子已過去太久遠了,不再提供回復(fù)功能,請勿嘗試回復(fù)!
""